
電子表是一款內置電子元件的手表,一般分為兩種:液晶數字和應時指針。戴電子表的人一定為它的方便和準確而高興。它不僅可以顯示時間,還可以顯示星期和日期。
數字手表簡介說到鐘表,大家肯定會想到振動。機械表使用機械振動,電子表當然使用電振動。最早的振蕩電路由電感和電容組成,稱為LC電路,但其頻率穩定性不好。后來科學家用應時晶體代替LC振蕩器,大大提高了頻率穩定性。應時是一種正六邊形晶體。在應時晶體上沿某一方向切割的切片稱為應時晶片。應時芯片有一個奇妙的特點:如果對芯片施加機械力,就會產生相應方向的電場。這種物理現象被稱為“壓電效應”。當交流電場連接到應時芯片的極板上時。當施加的交流電壓的頻率等于應時芯片的固有頻率時,將發生共振。這種現象稱為壓電共振。利用這種穩定的振蕩特性,人們創造出了精度極高的電子表和石英鐘。
電子表的起源和發明電子表是20世紀50年代才出現在世紀的一種新型計時器。最早的電子表叫“帶游絲的電子表”,誕生于1955年。這款手表由電磁天平代替發條驅動,以游絲作為電子表結構的振子,以微型電池作為能源,通過電子電路驅動天平工作。其走時部分與機械表完全相同,被稱為第一代電子表。1960年,美國布洛瓦公司率先開始銷售“音叉電子表”。這款手表采用金屬音叉作為振蕩器,利用電子電路輸出脈沖電流使機械音叉振動。
與擺式電子表相比,結構更簡單,時間更準確,被稱為第二代電子表。1969年,日本精工株式會社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塊石英電子表。石英電子表的出現立即成為手表行業的主流產品。憑借其精準的計時和簡單的結構,輕松淘汰了第一代和第二代電子表甚至機械表。石英表又叫“http://www . Sina.com/振動電子表”,因為它利用水晶片的“振動現象”來計時。當晶體受到外加電壓時,它會變形和膨脹。如果晶體被壓縮,晶體兩端就會產生電。這種性質在很多晶體中也可以看到,稱為“壓電效應”。石英表是一種周期性持續“振動”的晶體,為我們帶來精確的時間。應時數字電子表,一款結合了應時晶體的壓電效應和雙極管LCD的手表,其功能完全由電子元件完成。
電子表的發展歷史電子表以電池代替發條作為能源,不使用手串,有許多類似機械表的結構和形狀,統稱電子表。按照結構和發明的順序,電子表分為四代。
電子數字手表第一代
平衡游絲電子表以游絲為振蕩器,以微型電池為能源,通過電子電路驅動擺輪工作。
00-1010帶音叉電子表采用金屬音叉作為振蕩器,利用電子電路輸出脈沖電流使機械音叉振動。
00-1010指針應時電子表采用石英諧振器作為振蕩器,通過電子分頻器驅動步進電機驅動輪系和指針。
電子數字手表第二代
數字石英電子表,同樣采用石英諧振器作為振蕩器,不同的是,它采用顯示器件,經過分頻、計數、解碼后,以數字形式顯示時間。
前三代電子表均搭載傳統機械指針機構,第四代采用大規模集成電路,完全脫離了傳統全電子表的機械結構。
電子表的保護要求計時準確,每天不上弦,價格低廉,在消費者中受歡迎。但由于都是電子設備,佩戴時有一些與機械表不同的要求。液晶顯示的電子表在日曬或長期高溫的情況下容易老化;受潮后最容易失效;當受到劇烈振動時,液晶玻璃和應時晶體很容易損壞。使用手表約一年后,如果發現手表的號碼跳來跳去,顯示時間模糊或計時功能異常,應更換新電池,以免電池泄漏,損壞電子設備。為了節省電池,照明燈和報警裝置應盡量少用。